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媒体扫描

【重庆日报】强化原始创新 引领重庆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03-08编辑:

  代表委员热议科技创新——

  强化原始创新 引领重庆高质量发展 

  核心提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当前,重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

  全国两会期间,重庆日报全媒体记者围绕创新,通过网络平台对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进行了“云采访”。大家表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要把创新思想、创新理念、创新举措融入方方面面,让发展更有质量更有效益,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主持人 

  重庆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国栋 周尤

  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渝中区委书记 黄玉林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 史浩飞

  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秘书长 王济光

  将创新摆在发展的重要位置 

  重庆工业软件城产值规模力争5年内达200亿元 

  “中央要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国人大代表、渝中区委书记黄玉林说,近年来,渝中区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始终将创新摆在发展的重要位置,不断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创新水平,推动区块链、工业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信创产业等在全市率先发展。

  当前,重庆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渝中区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从多方面发力,以高质量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黄玉林表示,渝中区企业科技创新氛围浓厚,接下来将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引进创新龙头企业,打造产学研用贯通的各类平台,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研究机构联合推进创新成果转化,推动民营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

  提质发展区块链产业,是渝中区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创新应用之一。渝中区正加快建设国家级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园区,与成都锦江等区县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推动区块链等技术在重点行业应用推广,携手创建国家级区块链先行示范区。

  在渝中区,环重医创新生态圈正在加紧打造。渝中区正深化与重庆医科大学、驻区三甲医院的战略合作,集聚发展医药、医疗器械、健身康体、健康管理服务等产业,打造西部医学创新中心核心区。

  渝中区秉持“一个总部企业就是一个产业集群”理念,大力支持中冶赛迪、忽米网、启明星辰等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同时,着力建好建强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支持龙头企业研发技术、开发产品、拓展业务、做大做强,增强集聚力,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200亿元规模的重庆工业软件城。

  另一方面,渝中区大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渝中创新创业。

  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多主体多渠道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占比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飞一直致力于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他认为,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无所不在。“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这既是总书记对重庆的殷切期盼,也是重庆自身发展的需要。”他说,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促进科技创新,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借助重庆科学城等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平台建设,大幅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近年来,史浩飞所在的研究中心,在碳基光电器件等研发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目前正开展相关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努力攻克工艺、加工等方面的难题,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创新引领需要全面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他建议多主体、多渠道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在整体研发经费中的比重,强化源头创新和原始创新,保障科技创新源头供给与储备。

  据悉,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的经费来源,大约90%来自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积极性不高。而在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投入经费中,大部分由企业和金融机构投入,政府投入只占45%左右,整个社会的创新研发特别活跃。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建议以政府和企业双轮驱动创新。”他建议,在政府稳定创新投入的同时,引导国内的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头部企业加大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的投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科技创新,形成创新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

  创新探索差异化开放路径 

  重庆应联合西部省区共同打造对外开放通道体系 

  “‘十四五’时期,如何在差异化发展过程中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是重庆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说。

  王济光曾在我市外经贸部门工作多年,对开放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重庆应联合西部省区,创新方法、路径,共同打造对外开放通道体系,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共同发挥作用,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

  在他看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和航空枢纽是西部省区联合起来扩大开放的依托和纽带。他认为,打造对外开放通道体系,需要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不断扩大影响力。通道建设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动脉,只有扩大通道“朋友圈”,才能营造通道品牌效应。作为新通道的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牵头方,重庆应当主动加强与西部省区以及RCEP国家之间多领域合作,努力破解通道瓶颈制约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难题。

  二是推动中欧班列提升品质。王济光认为,重庆需要联手西部省区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即做好统筹运营工作,共同维护中欧班列运营秩序;共同推进陆上贸易新规则的创新;运用市场力量加强中欧多领域合作。“整合西部地区中欧班列,可以把集货范围覆盖到经济最发达的南方地区以及正在快速上升的东盟各国,并连接欧亚大陆经济最活跃的东西两端,从而形成欧亚供应链配置中心的枢纽地位。”

  三是推动长江黄金水道扩大通行能力。王济光表示,提升长江黄金水道的货物通行能力,不仅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长江航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于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至关重要。重庆应当着力在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联合西部各省区市推进相关决策尽快落地。

  “最后一点是推动航空枢纽城市建设。”王济光认为,要建成航空枢纽城市,需要强化以机场为重要节点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争取将高铁、城铁线路引入江北机场,提前做好重庆新机场铁路辐射网络规划,加强航空和铁路、轨道交通的联络,通过“空中航线网”与“地面交通网”的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增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的集聚辐射功能。

  创新案例》》》 

  产品性能全球领先

  渝企加快超级电容器研发生产 

  本报记者 张亦筑

  “我们目前重点研究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这样,在同样的体积或质量下,它就储能更多。”3月5日,在重庆中科超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超容)实验室里,几名穿着白褂的研发人员正在紧张地操作设备进行数据检测分析,一刻都没停歇。

  超级电容器是指介于传统电容器和二次电池之间的一种新型储能器件,它具备充放电速度快和储能密度大等特点,能够在秒级时间内完成充放电并实现充放电循环运行百万次以上。

  “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电池结合使用,超级电容器都能保持高功率和高稳定性,可满足交通运输、风电和电网等众多行业需求。”中科超容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双翼告诉记者,

  比如穿梭在城市里的新能源汽车,如果设法在电池模组中增加一组超级电容器,就可以有效减少电池消耗速度,延长电池使用寿命,让车跑得更久、更远。

  成立于2018年的中科超容,由刘双翼及其团队、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石墨烯研究院共同创立,是一个集研发、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拥有一支长期从事超级电容器器件及核心材料研发的科研团队。目前,公司已拥有性能领先全球的超级电容产品及其全部知识产权,双电层超级电容器产品对比国外同类产品而言,在性能、价格等多方面均有很大优势。

  “我们的产品从2020年6月开始销售,去年实现销售额500万元,预计今年将达到4000万元以上。”刘双翼表示,为此,他们除了已有的3000平方米小批量生产基地,还将建设一个8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加快产品生产。

  西部(重庆)科学城AI PARK:

  打造未来人工智能城市样本 

  本报记者 张亦筑

  挖掘机铁臂高举,钻机、泵机等机械设备穿梭往来,巨大的塔吊在头顶运转不息,工人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3月5日,重庆日报记者在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凤鸣湖畔看到,特斯联AI CITY项目首期——AI PARK施工现场一片繁忙。

  AI PARK是科学城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后将由城市治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生态宜居为核心的4大城市典型场景组成,包括机器人友好园区、智能安防、智能通行、智能停车、智能新零售、智能办公等30多个场景,基本覆盖了城市场景的方方面面。

  据介绍,AI PARK从2020年12月19日开始基础施工以来,200余人三班倒,7×24小时不间断作业。24小时内解决涉水区域难题;开工以来遇上19天的雨天,通过完善防雨措施、充分协调统筹工作等,保证了项目连续作业……随着一个又一个困难被快速解决,团队凭借超强战斗力,保障了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整个春节期间,我们都没有停工。目前项目已经顺利封顶,力争今年4月亮相。”现场项目负责人刘航说。

  记者从特斯联了解到,AI PARK建成后,将通过超强的AI算法和算力,实现主动智能化运营与资源调度,将原本分散的城市场景聚合起来,构建全方位信息交流,实现城市进化的最终形态。

  到达西部(重庆)科学城的AI PARK总部基地,停车机器人会引导汽车移到停车位;步入公司后,每一扇门都可通过面部识别自动开关;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会及时出现在你身边,提供智能测温、表情识别、语音对话、人脸支付、安全保卫等一系列服务……这样一座未来人工智能城市的范本,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在我们身边。

  “AI PARK将让我们切实看到城市治理可以有更多更好的途径,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提供了新范式,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和行业引领意义,助力建设‘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特斯联相关负责人说。

 

荣昌区生猪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了解生猪相关信息。

 

两江新区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工作人员正在腾讯重庆云计算数据中心一期维护数据。

 

南岸区重庆飞象工业互联网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智能工厂运行演示。

 

渝北区重庆天实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工人正在巡视机器人的生产情况。

(原载于《重庆日报》(2021年03月07日 006版))